监管部门多方协同,万亿险资入市

2025-01-06 15:18:06 | 点击:7109

财联社1月6日讯(记者 夏淑媛 王宏) “耐心资本”入市有望迎来实质性利好。据财联社记者了解,监管部门目前正在反复磋商,讨论如何打通险资增配权益市场的制度障碍,完善险资考核评估机制,让险资在合规体系下,少一点“小心翼翼”,多一点有所作为。

2024年,“耐心资本”保险资金被寄予厚望,监管部门在各个场合反复强调,要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,增配权益市场。

政策的不断加持,一向行事低调的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掀开新一轮“举牌潮”。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,2024年至少有8家保险机构20次举牌,举牌次数和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均创下近4年新高。

但活跃资本市场背后,却暗藏着保险资金的“谨慎”。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32.15万亿元。其中,股票、证券投资基金、长期股权投资的配置比例分别为7.26%、5.54%、7.55%。

上市险企层面,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,国寿、平安、太保、新华、人保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为24.1%、15.8%、15.8%、24.7%、19.7%,对公开市场权益的配置比例为11.8%、10.6%、12%、18.1% 、9.3%;对股票的配置比例为7.3%、7%、9%、8.1%、2.9%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按照每年各公司总资产、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测算,保险资金权益加仓空间大致在万亿元规模。

保险资金表现如此谨慎,是不想作为吗?答案显然不是。

“保险资金是负债资金,必须持续地投出去,增值是保险资金的刚性要求,叠加今年政策大力度引导,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加速,是必然的。”一位寿险公司投资业务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。

“险资增配权益市场面临困境,直观看是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净利润、净资产的波动加大,而在偿付能力的硬约束条件下,要平衡好这一问题将面临更大挑战。”不少保险行业高管表示。

业内人士建议,随着新会计准则在2026年走向全面实施,期待进一步优化FVOCI(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)的认定标准,从而降低因应用新会计准则带来的财务波动性,为险资入市进一步减少顾虑。